当前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机购置补贴 » 经验交流

关于定陶区农机化信息化融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3-14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要求“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进一步推进农机化信息化融合,定陶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组织人员对全区农机化信息化融合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农机化信息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农机化信息化融合情况。

  1、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形成。定陶区农机局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功能,为办公室、财务股、农机监理站、农机校、农机管理股、农机推广站等股室、站(校)共配备了16台电脑、1部传真机和6台数码相机、5台打印机等信息(办公)设备,全区农机化系统基本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网络化农机管理,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以定陶区农机化网站为主要形式的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了“三夏”“三秋”重要农时农机作业信息发布平台,架起了农机化部门与农机手、广大群众信息沟通的桥梁。

  2、农机信息化服务逐步展开。结合农机管理工作实际,大力推进业务系统建设,积极开展了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先后完善农机监理管理系统、农机监理驾驶员/农业机械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建设。

  3、农机化电子政务工作稳步开展。针对农机购机补贴项目工作审查环节较多、材料复杂多样等特点,完善了农机购机补贴网上审批系统,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政策落实中资金进度公开。每半月通过定陶区农机化网公布一次补贴资金使用进度及购机户的购机信息,在年度补贴工作结束后,将享受补贴的购机者信息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在定陶区农机化网上公布。利用全国农机购置补贴管理软件系统,与财政局实现信息共享,实现购机申请、审核、档案管理等信息化网络化,实现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

  4、农机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领域、范围逐步扩大。截至目前,定陶区农机化信息化融合领域和范围已发展到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其中,农机安全监理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落户、审验及档案管理;农机购置补贴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购机户基本信息的登记管理;农机技术培训方面融合主要体现在农机手基本信息的登记管理、农机手通过“中国农技推广”网上学习。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定陶区农机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早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农机管理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统筹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定陶区农机局以公开、透明和服务为目标,以办公室、农机监理站(业务大厅)为示范,以应用系统、网络建设和政务信息采集为重点,全面加强全系统信息化建设,明确了在全系统实现信息技术全覆盖、无纸化办公的工作目标。

  3、结合实际,大力推进业务系统建设。定陶区农机局结合农机管理,积极开展了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先后完善了农业机械牌证管理系统、农机事故上报、农机统计等应用系统的建设;针对农机牌证业务审查环节较多、审批时间较长、材料复杂多样等特点,完善了牌证业务的网上审批系统。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定陶区的农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信息网络服务也进一步展开,但农机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还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领导已认识到了农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不够了解。有的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所谓信息化不外乎就是计算机打字、上网,在互联网上有那么几个网页等水平上;还有的认为,虽然互联网、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实施还太早,起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从而造成本地与信息化建设先进县、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在投入方面,不仅是资金投入不足,还存在政策、人力和组织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2、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机化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机科技知识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业机械的管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机化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机化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3、农机局网络服务器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运行速度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比较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方式有待改进和加强。

  4、农民素质低,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工作的需要。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使信息服务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5、信息服务水平较低,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四、对策建议

  农机化信息化融合是当前做好农机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应该牢固树立信息化服务管理理念,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全面提高农机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有效提升农机管理行政效率,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农机化工作现代化、正规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决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管理事物搬上计算机网络,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工作流程的整合与优化重组,打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水平。解决资金制约问题,信息化建设工程才有保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成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仅依靠农机部门自身财力投入是不现实的,要主动向区党委、区政府汇报,引起各级重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同时农机化系统要在节减经费上做文章,将节约的经费用在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基层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中间,可以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解决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财政再予以补贴、扶持,来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

  3、加强培训,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农机信息化的建设最终是为民服务,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信息采发质量。信息只有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机户等农机服务组织手中,才能让其得以运用,从中得到实惠。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机系统工作人员、农机手和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水平不高、信息技术掌握匮乏的现状,不断激发其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通过加大培训力度,使其都能熟悉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并着力培养信息技术骨干,全面推进农机生产、管理和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

  4、完善工作规范,保障农机化科技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农机化科技信息工作必须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定,以实现信息工作和信息网络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农机化信息网络的作用,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频次;实现信息收集渠道系列化、适时适用化;充分发挥出电子信息网的作用,加强网络互联、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日常工作中要提高电子化办公的比重。

  5、完善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基层群力的信息反馈,同时与省内外农机部门建立广泛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

  6、分利用网络通信、多媒体、虚拟技术、GPS等信息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信息资源。